樹長歪了,雖不成材,但別有一番意景;可人長歪了,既不美觀,還影響日後工作,至少當不了兵。
如果您的孩子出生後頸部發現了腫塊,或1歲後發現脖子是歪的,那您一定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看看這篇科普文章。
有一個疾病,叫先天性斜頸,它包括肌性斜頸和骨性斜頸。
由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化和攣縮引起的斜頸叫肌性斜頸,較多見。
由先天性頸椎發育異常,主要是第二、三頸椎融合引起的斜頸叫骨性斜頸,較少見;
由於斜視、一側耳聾引起的斜頸沒有固定性斜頸,可自行糾正,不是真正意義的斜頸;
還有就是咽部或頸部軟組織感染後寰、樞椎半脫位沒有複位引起的斜頸;現在少有的頸椎結核,因疼痛、肌肉痙攣,各個方向活動障礙也可引起斜頸。
在這裡我們重點科普一下新生兒中最為常見的,通過徒手牽引就完全可以治癒的肌性斜頸。
一、先天性肌性斜頸是怎麼來的?先天性肌性斜頸是由包括胸鎖乳突肌在內的筋膜室綜合徵引起的,可能是孕婦習慣性一側卧位、宮內胎兒頸部姿態異常、宮壁壓力導致一側胸鎖乳突肌血運障礙,或分娩時一側胸鎖乳突肌牽拉損傷、血腫,進而纖維化、攣縮所致。
二、先天性的肌性斜頸有什麼臨床表現?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兩周內,頸部一側發現橢圓形腫塊。
腫塊在出生後1~2個月內增大,以後其大小維持不變或略有縮小,通常在1年內變小或消失。如不熱敷、牽引治療,腫塊不消失,肌肉將發生纖維化並攣縮,形成頸部索條狀物,導致永久性斜頸,頭逐漸被牽拉而傾向患側,頸部扭轉,面部傾斜,下頜偏向健側,向患側轉動受限。
如不手術矯正,患側面部發育滯緩而縮小,顏面和頭顱逐漸變形,患側眼外角到口角的距離小於健側,兩眼不在同一平面。
從後面看,忱部、頸椎、上胸椎有脊柱側彎畸形。
三、懷疑是斜頸做什麼輔助檢查呢?1、超聲影像
超聲影像是最好的檢查方法。
超聲可觀察雙側胸鎖乳突肌的連續性及腫塊的部位、大小、內部回聲情況,以及與胸鎖乳突肌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2、X線檢查
拍攝頸椎正側位片可以排除先天性頸椎融合、半椎體等骨性斜頸。開口位可排除寰、樞椎半脫位。
先天性肌性斜頸中,20%的伴有先天性髖發育不良,所以骨盆平片的篩查也是很有必要的。
3、CT或MRI檢查
對於椎體軟骨成份較多的嬰幼兒,或因嚴重斜頸不能拍照中立位的頸椎片的,需行CT或MRI檢查,這對先天性頸椎、脊髓畸形檢查很有幫助。四、先天性肌性斜頸和哪些病易混淆呢?1、先天性頸椎畸形
頸部短而粗,活動度減小,特別是頸椎側屈活動明顯減少,X線片有頸椎融合、頸椎半椎體等。
2、寰樞椎半脫位
多為3~5歲兒童,咽炎後引起頸椎周圍軟組織充血,突然出現頭頸部偏斜,活動受限,項肌緊張。頸椎開口正側位片可顯示頸1~2半脫位的齒狀突兩側不對稱。
3、眼、耳疾病
患兒眼外肌肌力不平衡或一側聽力障礙時,斜視或傾聽時也為斜頸姿勢。但胸鎖乳突肌無攣縮,頭頸部旋轉無受限,可自動或被動糾正。
4、其他
頸椎結核、頸部椎間盤病變、脊髓空洞症、一側胸鎖乳突肌缺如等均可引起頭頸部傾斜。另外,還需與頸部腫大的淋巴結、淋巴瘤、頸部皮樣囊腫、頸動脈瘤及其他一些軟組織腫瘤引起的斜頸進行鑒別。五、先天性肌性斜頸怎麼治療呢?1、非手術療法
如果您的寶寶不滿周歲,可局部熱敷、按摩、徒手牽引板正和卧位固定。
熱敷可促進腫塊吸收,溫度40°~50°或以不燙自己的手背為度,每日3次,每次半小時。
熱敷後輕柔按摩,然後雙手掌夾持患兒頭面部被動牽引板正,使頭轉向健側,同時下頜轉向患側。每個動作緩慢進行,每天3次,每次10分鐘左右。
牽引板正後健側卧位,或仰卧位,用棉墊和小沙袋固定於枕部向健側,下頜向患側,堅持3~6月。注意出生後2周的嬰兒方可牽引板正。
另外,哺乳時患側固定在母親胸前,母親坐位橫抱患兒時要讓病側向上,逗引嬰兒時,站在患側也可起到牽拉胸鎖乳突肌的作用。
發聲和發光的玩具以及電視機、錄音機等聲音也要置於患側。經一年左右的保守治療,76%~86%肌性斜頸患兒可得到矯正。
2、手術治療
如果您的寶寶已經1歲了,保守治療可能無效了,因為胸鎖乳突肌已經纖維化了,那只有通過手術才能矯正斜頸畸形了。
手術最佳年齡為1~5歲。5歲以上者,因繼發畸形較重,頭面部變形就較難恢復了。
常採用的手術方法有:
(1)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頭和胸骨頭直視下切斷松解術。
(2)胸鎖乳突肌Z形延長術 近年來有些學者採用胸鎖乳突肌「Z」形延長術,顯露胸鎖乳突肌的鎖骨端和胸骨端,在鎖骨上方橫斷鎖骨端,然後將胸骨端做Z形成形。
(3)關節鏡下或經皮下松解術 近年來,有些學者採用關節鏡下或經皮下微創松解胸鎖乳突肌的鎖骨端和胸骨端,創傷小,傷口美觀,療效較好。
新手媽媽們,您的寶寶如果是肌性斜頸,別擔心,也別悔心,不過保守治療時可得有耐心喲!
新手媽媽需當心,別把孩子脖子養歪了
樹長歪了,雖不成材,但別有一番意景;可人長歪了,既不美觀,還影響日後工作,至少當不了兵。
如果您的孩子出生後頸部發現了腫塊,或1歲後發現脖子是歪的,那您一定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看看這篇科普文章。
有一個疾病,叫先天性斜頸,它包括肌性斜頸和骨性斜頸。
由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化和攣縮引起的斜頸叫肌性斜頸,較多見。
由先天性頸椎發育異常,主要是第二、三頸椎融合引起的斜頸叫骨性斜頸,較少見;
由於斜視、一側耳聾引起的斜頸沒有固定性斜頸,可自行糾正,不是真正意義的斜頸;
還有就是咽部或頸部軟組織感染後寰、樞椎半脫位沒有複位引起的斜頸;現在少有的頸椎結核,因疼痛、肌肉痙攣,各個方向活動障礙也可引起斜頸。
在這裡我們重點科普一下新生兒中最為常見的,通過徒手牽引就完全可以治癒的肌性斜頸。
一、先天性肌性斜頸是怎麼來的?
先天性肌性斜頸是由包括胸鎖乳突肌在內的筋膜室綜合徵引起的,可能是孕婦習慣性一側卧位、宮內胎兒頸部姿態異常、宮壁壓力導致一側胸鎖乳突肌血運障礙,或分娩時一側胸鎖乳突肌牽拉損傷、血腫,進而纖維化、攣縮所致。
二、先天性的肌性斜頸有什麼臨床表現?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兩周內,頸部一側發現橢圓形腫塊。
腫塊在出生後1~2個月內增大,以後其大小維持不變或略有縮小,通常在1年內變小或消失。如不熱敷、牽引治療,腫塊不消失,肌肉將發生纖維化並攣縮,形成頸部索條狀物,導致永久性斜頸,頭逐漸被牽拉而傾向患側,頸部扭轉,面部傾斜,下頜偏向健側,向患側轉動受限。
如不手術矯正,患側面部發育滯緩而縮小,顏面和頭顱逐漸變形,患側眼外角到口角的距離小於健側,兩眼不在同一平面。
從後面看,忱部、頸椎、上胸椎有脊柱側彎畸形。
三、懷疑是斜頸做什麼輔助檢查呢?
1、超聲影像
超聲影像是最好的檢查方法。
超聲可觀察雙側胸鎖乳突肌的連續性及腫塊的部位、大小、內部回聲情況,以及與胸鎖乳突肌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2、X線檢查
拍攝頸椎正側位片可以排除先天性頸椎融合、半椎體等骨性斜頸。開口位可排除寰、樞椎半脫位。
先天性肌性斜頸中,20%的伴有先天性髖發育不良,所以骨盆平片的篩查也是很有必要的。
3、CT或MRI檢查
對於椎體軟骨成份較多的嬰幼兒,或因嚴重斜頸不能拍照中立位的頸椎片的,需行CT或MRI檢查,這對先天性頸椎、脊髓畸形檢查很有幫助。
四、先天性肌性斜頸和哪些病易混淆呢?
1、先天性頸椎畸形
頸部短而粗,活動度減小,特別是頸椎側屈活動明顯減少,X線片有頸椎融合、頸椎半椎體等。
2、寰樞椎半脫位
多為3~5歲兒童,咽炎後引起頸椎周圍軟組織充血,突然出現頭頸部偏斜,活動受限,項肌緊張。頸椎開口正側位片可顯示頸1~2半脫位的齒狀突兩側不對稱。
3、眼、耳疾病
患兒眼外肌肌力不平衡或一側聽力障礙時,斜視或傾聽時也為斜頸姿勢。但胸鎖乳突肌無攣縮,頭頸部旋轉無受限,可自動或被動糾正。
4、其他
頸椎結核、頸部椎間盤病變、脊髓空洞症、一側胸鎖乳突肌缺如等均可引起頭頸部傾斜。另外,還需與頸部腫大的淋巴結、淋巴瘤、頸部皮樣囊腫、頸動脈瘤及其他一些軟組織腫瘤引起的斜頸進行鑒別。
五、先天性肌性斜頸怎麼治療呢?
1、非手術療法
如果您的寶寶不滿周歲,可局部熱敷、按摩、徒手牽引板正和卧位固定。
熱敷可促進腫塊吸收,溫度40°~50°或以不燙自己的手背為度,每日3次,每次半小時。
熱敷後輕柔按摩,然後雙手掌夾持患兒頭面部被動牽引板正,使頭轉向健側,同時下頜轉向患側。每個動作緩慢進行,每天3次,每次10分鐘左右。
牽引板正後健側卧位,或仰卧位,用棉墊和小沙袋固定於枕部向健側,下頜向患側,堅持3~6月。注意出生後2周的嬰兒方可牽引板正。
另外,哺乳時患側固定在母親胸前,母親坐位橫抱患兒時要讓病側向上,逗引嬰兒時,站在患側也可起到牽拉胸鎖乳突肌的作用。
發聲和發光的玩具以及電視機、錄音機等聲音也要置於患側。經一年左右的保守治療,76%~86%肌性斜頸患兒可得到矯正。
2、手術治療
如果您的寶寶已經1歲了,保守治療可能無效了,因為胸鎖乳突肌已經纖維化了,那只有通過手術才能矯正斜頸畸形了。
手術最佳年齡為1~5歲。5歲以上者,因繼發畸形較重,頭面部變形就較難恢復了。
常採用的手術方法有:
(1)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頭和胸骨頭直視下切斷松解術。
(2)胸鎖乳突肌Z形延長術 近年來有些學者採用胸鎖乳突肌「Z」形延長術,顯露胸鎖乳突肌的鎖骨端和胸骨端,在鎖骨上方橫斷鎖骨端,然後將胸骨端做Z形成形。
(3)關節鏡下或經皮下松解術 近年來,有些學者採用關節鏡下或經皮下微創松解胸鎖乳突肌的鎖骨端和胸骨端,創傷小,傷口美觀,療效較好。
新手媽媽們,您的寶寶如果是肌性斜頸,別擔心,也別悔心,不過保守治療時可得有耐心喲!